你有没有发现,对一个采购经理人来说,最大的风险,恰恰不是创业失败,而是在看似安稳的职业生涯中,温水煮青蛙式地失去一切?
大部分采购经理人都有一种职业幻觉,认为自己手握预算,供应商追捧,这就是价值。但这种价值,就像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,平台的海浪一退,瞬间就会坍塌。
你引以为傲的经验,正在被算法和系统无情地稀释。
想一想,你那些通过无数次饭局和电话建立起来的供应商关系,一个高效的SaaS采购平台能不能部分替代?你那些烂熟于心的成本核算技巧,一个接入了实时原材料价格数据库的AI模型,会不会比你算得更快、更准?
更残酷的是年龄。当你40岁,你的精力、学习新事物的能力,还能不能拼得过一个25岁、熟悉各种数字化工具、且用人成本只有你一半的年轻人?
你的"经验"在那时,可能不再是财富,反而成了你接受新模式的障碍。
**不主动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,你就是在被动地等待自己的专业价值被市场淘汰。**这无关能力,这是结构性的必然。
你现在觉得人脉广、资源多,供应商对你客客气气。但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他们尊敬的不是你这个人,而是你背后那家公司的采购订单,是你手中那个可以签字的权力。
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。
当你离开这个岗位,甚至只是换到一个权力没那么大的公司,你会发现,昨天还称兄道弟的供应商,今天电话就很难打通了。你以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人脉帝国,其实你只是这个帝国里一个随时可以被替换的守门人。
不把这些"平台资源"转化为"个人资产",你就是在为公司免费保管一批最珍贵的商业情报。
等到你离开的那一天,这些资源会立刻被你的继任者接管,而你,除了几句"江湖再见",什么也带不走。这是一种无形的、巨大的资产流失,每天都在发生。
作为采购,你天然站在一个信息流的枢纽上。你知道哪个行业在崛起,哪个技术在迭代,哪家工厂在扩产,哪个市场在萎缩。
这些信息,在创业者眼中,是价值连城的信号。但在一个打工者的思维里,它们仅仅是完成KPI的背景资料。
你每天都在触摸着商业世界最真实的脉搏,却选择戴上耳塞,只听从上级的指令。你看到了无数次供应链上的结构性机会——比如某个环节的国产替代、某个小众需求没有被满足、某种信息不对称可以被拉平——但你没有行动。
结果是什么?
几年后,你惊讶地发现,当年你觉得"可以搞一下"的那个点子,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做成了。他可能没有你的行业经验,没有你的供应商资源,但他有你所缺乏的——将洞察付诸行动的勇气。
而你,只能在酒桌上,把这个故事当作一个"我早就知道"的谈资,来掩饰内心的遗憾和不甘。
不创业,你的人生,本质上是在为别人的梦想打工。
你的时间、你的才华、你的精力,都在为一张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服务。你的收入被工资帽锁定,你的价值被岗位职责框定,你的人生轨迹被公司的组织架构所决定。
你放弃了定义自己价值的权利,放弃了财富自由的可能性,放弃了按照自己意愿去创造和探索的自由。
你选择了一条看似安全,实则充满隐性风险的道路。因为当外部环境变化,公司决定裁员时,你没有任何议价权,只能被动接受。
所以,对一个采购经理人来说,真正的问题不是"要不要创业",而是"你还要忍受多久这种价值被低估、资源被浪费、机会被错过的状态?"
开始行动,不是为了立刻辞职,而是为了夺回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权。
从利用业余时间,帮你最信任的一家供应商对接一个你发现的新需求开始。
这个小小的行动,就是你打破"价值依附"宿命的第一步。
否则,今天的安稳,就是明天中年危机的序曲。
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