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敏性鼻炎被西医称为“无法除根”,然,中医对其去根的方法很多,附子理中丸+肾气丸就是一条很适合“自治”,本篇予以机理探析。
一、前言(该部分也可直接跳过,不影响后续逻辑)
每篇都花笔墨、着力介绍病理、医理,因明白了机理、医理,才能做出正确方向的选择,才能坚持治疗方向不动摇; 否则很容易中途放弃。
(小猫钓鱼的故事:小猫之所以容易被蝴蝶吸引而缺乏耐心,原因之一是不掌握钓鱼的规律和要领,所以做不到猫妈妈的“知行合一”,先知而后行! 大多数患者之所以“人云亦云”,本质是因为不了解病理与医理,“医生”说啥就是啥!问题是当今“医生”太多了,资本力量角逐下,“救护车都能热情到相撞”,这样的视频刷到过吧!这样的场面是该感谢医护人员的热情呢?还是惊讶于资本力量竞争的激烈呢)
❤️本篇适合绝大多数情况的“过敏性鼻炎”,因为绝大多数的“过敏性鼻炎”源于脾肺虚寒、脾肾阳虚(也有部分例外,在下文中会有病理溯源解析和辩证),这正是附子理中丸与肾气丸(桂附地黄丸)方义核心,功效本源!
❤️❤️疑问❓❓
被西医定性为无法去根“过敏性鼻炎”就能被这两味中成药搞定? 也没见这方面太多的宣传啊??
谁宣传??
要了解医院和媒体的经营模式:附子理中丸、肾气丸(桂附地黄丸)每盒也就十几元,吃个几十盒也就几百元,说不定开一次药,下次患者就自行网络购药了…,医院就难以为继了……
医圣张仲景《伤寒杂病论》中的每一方都是中医至尊《黄帝内经》的应用体现,所以被简称“经方”——经典之方,医理切中病理本源:就如同一棵树不管是树叶千千万万、形态各异,但生长的本源仍在树根,营养成分还是通过树根、树干传送,这就如同人体的心肺脾肝肾为五行本源,而非把过敏性鼻炎归为耳鼻喉科。
(过敏性鼻炎是现代的医学名称,就如同猫叫咪咪,有人把自家猫咪起名小虎、有人叫小黄,有人叫拉菲等等,但本质是带有“猫咪”特征的小动物,中医的辨证是要提炼出猫咪的习性特征,例如喜欢晚上活动、善抓老鼠、善爬树、喜欢吃鱼,偏肉食,喜欢依赖陪伴在主人身边等等。 现代医学的名称千变万化,随着医学的发展还会持续的变化,但几千年来,人生病的特征无非还是几类的组合:例如胃口好不好、睡眠好不好?大小便怎么样?有没有汗?手脚温度怎样等等,如果有不适症状,则有啥规律?什么位置?比如在什么时段更明显,通过人体经络就可推理出“心肺脾肝肾”的问题所在……就如同《易经》的八八六十四卦可以包罗万象、推理前后几千年,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智慧……)
二、过敏性鼻炎的病理与特征
1、主体病机
《黄帝内经》明言“肾为欠为嚏”(《素问·宣明五气》),又云“肺气虚则鼻塞不利”(《灵枢·本神》),故鼻鼽以肺、脾、肾三脏阳气虚损为本,风寒外袭为标,属“虚寒证”为主。
典型表现:
清涕如水、遇寒加重、喷嚏频发、畏寒肢冷、舌淡胖苔白滑,脉沉迟或细弱,符合“太阴脾虚水泛”“少阴肾阳不足”之象。
直白翻译:
肾虚的人容易打哈欠、打喷嚏"(就像人累了会打哈欠,肾不好也会让人控制不住喷嚏)
"肺阳不足或肺受寒未愈的人鼻子就会堵,呼吸不顺"、-舌头胖大带齿印,舌苔白滑
所以过敏性鼻炎(流鼻涕打喷嚏)的本质可以理解为:
1)身体里的"暖气"不够(或入侵寒气潜伏未退) 肺、脾、肾这三个器官的"阳气"虚弱,不足以维持“管路畅通、温度适中”
2)冷空气趁虚而入
吹冷风、降温时症状加重,肺脾肾阳气不足以抵御寒气、也不足以运化体内的水湿,因此以打喷嚏、流鼻涕方式辅助排湿。(属于人体机制的反应,类似于咳嗽)
说白了就是典型的"身体虚寒+水湿泛滥"体质,中医叫"脾肾阳虚",相当于身体既缺热量又排不干净废水,鼻涕其实就是身体排不出去的"废水"。
2、其他特征机理
(温差/刺激性气味/花粉敏感等的机理)
1)肺气不敛
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》:“息张口短气者,肺痿唾沫。”
肺气亏虚,肃降无权→鼻窍失于收敛→异物(花粉、尘螨)易黏附黏膜→触发“祛邪外出”反应(喷嚏)。
通俗的比喻:肺虚→鼻子关不紧→花粉灰尘随便进→身体用喷嚏当扫把往外赶。
(根源还是肺太虚,把肺养好了,鼻子这扇门才能关严实!)
2)肾阳虚弱(少阴枢机不利)
《伤寒论》第281条:“少阴之为病,脉微细,但欲寐也。”
深层关联:
肾阳虚衰(少阴病)→三焦气化失司→花粉、刺激性气味等进入的“浊气”不能被正常代谢→壅滞鼻窍→喷嚏排邪。
3、“过敏性鼻炎”部分特殊“热症”表现
(❤️❤️该类症状,不再本篇适应范畴( 附子理中丸+肾气丸为阳虚温补之剂,不宜用于实热或虚热证);该类症状后期以专篇解析)
《伤寒论》强调“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”(第16条)。虽鼻鼽以虚寒多见,但以下特殊情况下可能兼夹热象或阴虚:
1)寒郁化热:寒邪久滞鼻窍,阳气被遏,郁而化热(如《伤寒论》第27条“太阳病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……宜桂枝二越婢一汤”)
2)素体阴虚:患者先天禀赋阴虚,复感外寒,形成“阳虚外寒、阴虚内热”之寒热错杂证
例如也有临床案例:
局部郁热:长期鼻塞、涕黏(非纯清稀),鼻黏膜充血暗红,舌边尖红、苔薄黄
阴虚火浮:病程迁延,见口干咽燥、盗汗、舌红少苔,但遇冷仍发鼻鼽(肾阴亏虚,虚阳上浮)
三、寒热交替性辨证及服药要领
1、真寒假热与实热证的鉴别
1)真寒假热:
虽见涕黏、口干,但喜热饮、小便清长、舌淡苔润(阴盛格阳),仍可用温阳法(本篇附子理中丸+桂附地黄丸)
2)实热证:
涕黄稠、口渴喜冷饮、便秘坚实、舌红苔黄燥,须清热通窍(如麻杏石甘汤化裁,后期择机专篇解析)。
2、阴虚与阳虚的兼夹证处理
1) 阴阳两虚:
鼻鼽遇冷加重,但伴舌红少津、脉细数,需滋阴温阳并用
(1、先以“麦味地黄丸”替换附子理中丸,形成“麦味地黄丸”+“桂附地黄丸”,服药至“舌苔出现薄白苔”;2、“麦味地黄丸”更替为“附子理中丸”,形成“本篇附子理中丸+桂附地黄丸)
2)虚阳浮越:
面赤咽干、下肢冰冷,宜引火归元
(该类不在本篇范畴,后期择机专篇解析)
3、服药要领
1)能接受的前提下,优先选择大丸(浓缩的并非都是精华)
2)桂附地黄丸首推北京同仁堂产,附子理中丸选择价格适中型即可
3)服药最佳时间段
附子理中丸最佳服用时段
上午7:00——8:00
是服用附子理中丸的最佳时间,此时段可以加倍量服用;
原因:
上午7:00——9:00为胃经运行时段
上午9:00——11:00为脾经运行时段
❤️脾胃表里关系,此时服药,对脾胃的补益效果最强;
桂附地黄丸最佳服用时机
下午3:00~5:00、夜晚9:00~11:00是服用肾气丸(桂附地黄丸)的最佳时间。
原因:
下午3:00——5:00为膀胱经运行时段
下午5:00——7:00为肾经运行时段
❤️膀胱与肾互为表里关系,此时服药,对肾气的补益效果最强;
夜晚11:00——3:00为胆经运行时段
夜晚1:00——3:00为肝经运行时段
❤️肝胆相照 胡为表里,又肝肾同源
此时服药,肝胆经络运行,肾水生肝木,肾水涵肝木,吸收补益的效果更好
❤️可以理解为母乳喂养孩子的母亲胃口好、吸收营养效率高
❤️❤️为什么提前服药?
丸剂服用后有个消化吸收的过程,通常为1个时辰左右,即2个小时。
四、总结
1、过敏性鼻炎以虚寒证为主,但临床须警惕少数“寒热错杂”“阴虚阳浮”等特殊证型。
2、关键在辨证
问诊:涕液质地(清稀/黏稠)、寒热喜恶(畏冷/烦热);
舌诊:舌质(淡/红)、舌苔(白滑/黄燥)
结束语
附子理中丸与肾气丸联用,深合《内经》“阳密乃固”之旨,以温脾肾之阳为根,化三焦气滞为用,使卫气充盈、鼻窍得护。此二方配伍,既承仲景“温里扶阳”法度,又暗合“培土生金”之妙,对脾肾阳虚型鼻鼽标本兼治。然须恪守“有是证,用是方”之训,非虚寒者断不可妄投,免犯“虚虚实实”之戒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