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哎,老李,你听说了吗?咱们的养老金又涨了!”
“是啊,可我媳妇问我:‘你这钱多了,那要是哪天走了,丧葬费是不是也能多点?’”
“嘿,这问题可真扎心。到底咋回事呢?”
最近,不少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都收到了好消息——养老金又迎来新一轮调整。大家伙儿钱包鼓起来的同时,也难免生出点新念头:既然活着的钱涨了,那万一哪天撒手人寰,“走后”的那笔钱,是不是也能水涨船高?
先别急着乐观,我们得把这事掰开揉碎聊明白。
丧葬费:各地政策五花八门,和养老金没啥直接关系
先说最关心的丧葬费。这笔钱,说白了就是给家属操办后事用的。但您别以为全国都是一个标准,其实差距还挺大。有地方像北京、上海,一刀切发个定额,北京5000元、上海6000元;有些城市则看本地职工平均工资,比如天津按上年度月均工资2个月算下来,大约1.7万元(数据来源:《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》)。所以,同样是退休老人,在不同城市去世,家里收到的钱可能差了一倍还不止。
关键来了——这种发放方式基本上跟您的个人养老金多少没半毛钱关系。换句话说,就算今年您的退休金多拿几百块,但只要当地政策没变,该给多少还是给多少。所以,不管您今年加薪加得欢不欢喜,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日子,这笔“告别礼”短期内恐怕不会因为养老金调整而变化。
抚恤金:“活得久”有回报,多缴多得更公平
再来看另一个焦点——抚恤金。这可是咱们中国式养老保障里的温情牌,也是对家属的一份安慰。“那这个会不会因为我现在领的钱多,将来留给家里人的也更多?”答案嘛,还真有点道理!
根据民政部最新发布的数据(2025年版),机关单位离退休人员去世后的抚恤金,是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两倍,再加上本人40个月基本离退休费来计算;而事业单位则是20个月基本离退休费作基数。而这里所谓的“基本离退休费”,其实已经包含历年来每次调资后的总额。所以,只要您的基础待遇提升了,将来的抚恤金额度自然水涨船高。(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,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经济压力。)
举个身边例子吧。我邻居王叔,今年刚满70岁,他原本每月4000元,现在调到4200元。如果他将来需要申领相关待遇,那么光这一项,每月增加200块,相当于40个月就能让家里人多拿8000块左右。这下子,他女儿听完都松了一口气:“爸,你平时爱锻炼,就是赚!”
为什么这样设计?其实国家考虑很细致。一方面保证生活期间待遇持续改善,一方面通过与实际收入挂钩,让保障更加公平透明。据国家统计局核准,截至2024年底,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.8亿,占比近20%。养老负担重压之下,更科学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成了解决难题的新方向。
有人问,为啥不能像某些福利一样“一刀切”?其实现实情况复杂,各地财政能力、人口结构千差万别。如果全靠中央统一拨款,有地方吃不饱,有地方撑破肚皮。不如因地制宜,让各自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,也算是一种务实做法吧。
话说回来,对于广大机关事业单位的叔叔阿姨来说,与其天天琢磨身后账单,不如趁现在身体硬朗,多享受生活、多参与社区活动。毕竟,现在连适老化改造补贴都可以线上申领(详见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百科词条),晚年幸福指数正逐步提升,比起计较几千块遗产,更重要的是健康长寿、亲情常伴不是?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如果让你选,是
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